5月9日下午,在厚德楼H512,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人文艺术学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成员进行集中学习,专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吴松副校长列席指导学习。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余学兵主持。
集中讨论学习前,与会人员分别自学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第六章第一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75-182页);《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篇章(490-500页);《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篇章(540-543页);《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篇章(195-204页);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二〇二三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
吴松副校长对学习小组认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分组讨论学习表示肯定,同时对学习小组持续开展学习讨论,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学习不走过程,防止学、用“两张匹”,坚持学思用结合,在学懂弄通做实下功夫;二是把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结合起来,从事什么工作就重点学什么,切实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三是边学习边检视边整改,突出实践导向、问题清单,解决师生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扎实推动学院各项工作。

在集中学习研讨阶段,叶怀平认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要做好党建育人工作,就要具备以下几点:一是担当有为、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是履职尽责的必要条件;二是勤勉务实、聚集党建育人职责是能力提高的关键所在;三是守正创新、把握党建育人规律是工作拓新的活力生机。新时代党建育人是高校组织员一项长久研究探索的课题。只有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找准个人定位,转变工作思路,创新理念,以人为本,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等工作,深化内涵、拓展外延,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接受挑战,脚踏实地谋求党建育人新突破,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社会,助力实现科技大学的重科梦。
王文博认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学习感受:一是中国必须建成科技强国,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留给我们的深刻提示;二是必须做好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交流工作。要想成为科技强国,没有人才支撑是难以实现的;三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的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如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上狠下功夫,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多思考,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上与专任教师共同努力,力争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高水平科技人才。
田勤思认为,中国梦的核心,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立德树人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通过中国梦激发青春梦,引导学生既要树立远大抱负又要能脚踏实地,去努力学习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两走一贴近工作中,需要重点帮扶学困、贫困以及心理问题学生,引导直面困难挫折,锤炼坚强意志品质。
师会敏认为,一是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二是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育人的过程,因此教育是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怀和良知的职业,我们要时刻怀着敬畏之心,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三是学院将以课堂思政示范项目、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为依托,充分挖掘文学和艺术类课程的育人价值,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们也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青年学生服务社会、奉献他人、建设国家的重要作用;四是学院承担了全校90%的美育课程教学任务,我们也将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继续打造美育教师队伍,担起担好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重任。
董保华认为,理解好雷锋精神就是要将雷锋精神放到新时代这一大背景下,特别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明确时代与大变局赋予雷锋精神的新内涵、所运用的新领域、表现出的新样态。在学院工作中,雷锋精神就是围绕师生利益,对学院工作真抓真管,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不推脱责任,不当好好先生,体现担当作为。落实好雷锋精神要将雷锋精神贯穿工作全过程。一是要在工作的出发点上落实好雷锋精神,二是在工作的具体执行上落实好雷锋精神,三是在工作效果上评估上落实好雷锋精神。传承好雷锋精神就是要将雷锋精神作为带动青年教师的法宝,将雷锋精神以课程思政形式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青年学生,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效果。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奋斗精神,具有创新意识。
余学兵认为,一是我们作为高等学府,人才培养的地方,我们的教育工作要自觉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材,紧紧围绕和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和部署;二是高校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堪当大任的有用人材。需要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有专业知识、有专业技能,能脚踏实地,立足各项各业的精英去干事创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三是高校也是思想理论建设的主阵地。要积极为党献策、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职责;四是高校也须从严治院、质量立院。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从严治校的要求贯彻到学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重点抓好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
会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