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资深翻译家,上海市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小说研究》主编,中国认知翻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暨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翻译专业委员会主任等社会兼职几十种。
针对国内外的非洲文学研究,提出“三大流散”理论和“非洲性”理论“中国非洲文学学”的创立者;针对国内外的外国文学研究,提出“非主流文学”理论,针对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提出“相似性”理论,针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出“归异平衡”理论;主要从事翻译学、英语文学文化、中外小说美学比较和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研究。完成或主持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重点项目“当代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策略与问题”、国家出版基金“非洲文学研究丛书”和国家后期自助项目等国家课题7项,其他科研项目十几种,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共3篇)《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史哲》中国翻译》等国内外等重要杂志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文艺报》和《文学报》等重要报纸发表学术论文和时评400多篇,出版中英文著作30多种,译著和编著100多种。
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合作)、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次、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和首届上海高教精品教材奖等各类奖项30多种,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席专家,主讲的“中外文化比与思辨”获评国家一流课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非洲文学部分)主编。主持译介的《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数字城堡》骗局》和《失落的秘符》等丹·布朗创作的文化悬疑小说及中英文著作在国内外引起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凤凰卫视等200多家主流媒体对他在文学翻译,、文学文化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成就做过专题报道。